近年来,西藏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特别是今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措施,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极大地推动了西藏创业创新工作,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近日,记者就如何推动西藏“双创”载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采访了自治区科技厅厅长赤来旺杰。
赤来旺杰说,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级各类“双创”载体131家,同比增长77%,其中,国家级、自治区级“双创”载体35家。“双创”载体孵化企业2129家,同比增长59%,吸纳就业1.54万人,同比增长73%,其中,吸纳高校毕业生4880多人,同比增长132%。
近几年来,西藏“双创”载体井喷式发展,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与经济发展不断融合,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目前,存在部分“双创”载体盈利能力较弱、缺乏优质的孵化项目、市场化运营水平不高、专业化集成服务不够等问题。
对此,赤来旺杰表示,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创新创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
首先,要充分的发挥自治区级“双创”载体扶持资金激励机制。强化资金绩效考核,不唯场地面积、公司数,注重孵化成功率和融资率、“双创”载体的高质量服务和自身盈利等指标,保障入驻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壮大。
其次,要着力整合资源,积极促进服务要素向“双创”载体集聚集成。探索“平台+企业+产业”发展模式,围绕产业众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有效统筹。
再次,依据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优化“双创”载体空间布局,提高载体专业化水平。对现有不符合产业众创方向、不能够满足梯级孵化体系要求的“双创”载体,及时予以调整。
最后,还要组建众创空间联盟,以较低成本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利益协调、提升整体孵化水平。积极支持条件成熟的市地组建众创空间联盟,一直在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动态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对“双创”载体实施动态管理,并建立退出机制。严格开展自治区级“双创”载体建设扶持资金和运营管理补助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效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为加快西藏基层一线科技工作人员知识更新步伐,提高基层科学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由西藏科协主办、西藏农牧学院承办的基层一线科技工作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近日在林芝市开班。[详细]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人类向何处去?你了解人工智能、人工生命、大数据和5G吗?[详细]
为提高患者就诊效率,营造轻松便捷的就医环境,近日,智能导诊机器人“晓医”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一楼和二楼大厅正式“上岗”,为患者提供寻医问路、科室位置指引、医疗健康信息查询等服务,让患者零距离体验智慧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