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通过固收打底,“+”资产博取更高收益,或将进一步拉开与纯固收产品的距离,吸引力有望继续提升。
“固收+”策略就是在传承固收产品稳健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权益资产配置,有效实现了收益增强。
“固收+”理财产品比“固收+”基金更注重回撤控制,以求在最小回撤下满足理财资金对绝对收益的需求。
在A股市场震荡加剧的背景下,有一类产品却因为其今年以来稳健的收益率、亮眼的成绩单,成为市场热捧的对象。这就是“固收+”产品。
那么,究竟什么是“固收+”产品?与之前投资者耳熟能详的低收益低风险的“固收”产品,又有哪些区别呢?“火”出了圈儿的“固收+”产品,还能跟进投资吗?
整体来看,“固收+”产品无论在公募基金还是银行理财领域,都是资管产品寻求转型和应对市场变化的产物,反映出了机构创新求变的诉求。未来,“固收+”产品的优势还将继续放大,通过固收打底,“+”资产博取更高收益,或将进一步拉开与纯固收产品的距离,吸引力有望继续提升。
投资者们对“固收”产品必然不会陌生,曾几何时,“固收”产品凭借其低风险稳收益,在市场上收获了诸多拥趸。然而,以货币基金、纯债基金为代表的传统固收产品近两年收益率持续下行。2020年纯债基金的全年收益率仅为2.54%,已很难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取而代之的,就是风头正劲的“固收+”产品。
所谓“固收+”,并不是简单地在固收基础上增加权益类资产,“固收+”更多的是一种高效的资产配置理念和策略。在“固收+”策略中,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提供较为稳健的基础收益,起到“压舱石”的作用,也能对冲股市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再辅以权益资产投资,增加组合的进攻性,以获取超额回报。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过去十年沪深300指数上涨了71.61%,中证全债指数上涨了57.89%,而由股、债合理配比的偏债混合基金指数则上涨了100.12%,实现了颇具“穿透力”的长期回报。
简言之,“固收+”策略就是在传承固收产品稳健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权益资产配置,有效实现了收益增强。一般地,“固收+”产品的收益增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直接对固收部分进行收益增强;另一个是通过“+”的部分进行收益增强,即管理人在投资组合中叠加与固收类资产相关性较低的风险资产来增厚产品绝对收益。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梳理,在对底层资产进行穿透后,根据“+”的资产属性不同,“固收+”策略主要分为四类:“固收+可转债”“固收+权益”“固收+衍生品(期权/期货)”以及前述三种策略的组合。
而在产品类型方面,“固收+”产品主要集中在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两大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收益的获取上,公募基金的策略较为灵活多变,部分基金甚至采用市场中性Alpha策略,通过股票量化对冲的方式来获取固定收益。而就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则往往通过配置固收类资产来获取固定收益,并采用拉长久期、信用下沉、提高杠杆等方式增厚收益。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今年以来发行的“固收+”基金规模合计近4000亿元。从单只基金来看,发行规模超过50亿元的“固收+”基金超过20只,易方达悦夏一年持有、广发恒信一年持有、中信保诚丰裕一年持有等6只基金的发行规模超过了100亿元。
当前,市场上的“固收+”基金主要包含偏债混合基金、混合一级债券基金(以下简称一级债基)和混合二级债券基金(以下简称二级债基),其中偏债混合基金属于混合型产品,一级和二级债基属于债券型产品。在“+”的策略运用上,各只基金之间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具体来看,又可大致划分为可转债、“可转债+衍生品”“可转债+股票”“可转债+股票+衍生品”“可转债+股票+打新”“可转债+股票+打新+衍生品”“股票+打新”、战略配售、FOF等9个不同的类别。
从产品收益情况来看,“固收+”基金业绩整体表现不错。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2021年第二季度,超过95%的“固收+”基金获得正收益;上半年,超过91%的“固收+”基金收益为正。其中,一级债基、偏债混合FOF和股票多空基金策略的整体收益分化相对较小;而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及可转债基金第一季度收益分化较大,收益最高与最低产品收益差普遍在20%以上。
综合来看,配置较为灵活、均衡的偏债混合型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中表现最好。由于固收打底和权益增厚,此类基金既可以在股市大跌中保持绝对正收益,也可以在股市大涨时顺势提高收益率。安信基金旗下的“固收+”旗舰产品——安信稳健增值混合型基金已连续24个季度实现正收益。
在控制回撤方面,统计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固收+”基金最大回撤中位数达1%,较第一季度明显好转。“固收+”基金在震荡市场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健收益特征。
记者采访了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肖锋。肖锋建议,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关注基金公司“固收+”产品的整体表现。“固收+”产品,涉及不同类型的资产在股票、债券和多资产配置方面的均衡管理能力。目前看,工银瑞信、易方达、南方、鹏华、光大等基金公司旗下的“固收+”产品整体表现较为稳健。(2)寻找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根据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投资风格、回撤控制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理念的产品。(3)配置较为均衡的FOF类基金。该类基金通过大类资产的有效配置,降低了投资的波动情况,有助于获取长期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例如华夏、汇添富、中欧等基金公司旗下的部分FOF基金产品。
银行混合类理财产品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固收+”市场的另外半边天。与公募基金不同的是,由于理财资金追求绝对收益的属性,“固收+”理财产品比“固收+”基金更注重回撤控制,以求在最小回撤下满足理财资金对绝对收益的需求。日渐发展成熟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已成为“固收+”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军。
从期限上来看,“固收+”理财产品大多发行期限在6个月以上。短期限的“固收+”理财产品虽然数量不高,但是持续滚动发行,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少的投资选择。而从发行主体划分来看,城商行发行的“固收+”理财产品最多,而理财子公司的发行增长速度最快,平均每个季度产品数量增长1倍。
虽然受2020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下行的影响,以固定收益资产为主要配置对象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趋于下行,其中期限越短的产品,降幅越大。但今年以来,理财子公司在产品的投资策略方面逐渐发力,“固收+”理财产品的收益已整体趋于稳定。
在产品策略方面,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固收+”产品的核心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固收+期权”和“固收+权益”。
其中,“固收+权益”策略主要适用于高波动性市场,而不适用于震荡市。“固收+股票+股指期货对冲+打新”是较为典型的“固收+权益”策略,也即在股债二八配置的原则上,以打新策略为核心,同时采用少量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以熨平权益底仓带来的净值波动,实现“固收+”的效果。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中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杭银理财、南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均有发行打新增强产品。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打新增强产品由于配置股票底仓、股指期货以及打新的需要,为使仓位更加灵活,投资性质均为混合类,偏股性更强。
“固收+期权”策略则是理财子公司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布局“固收+”的过程中,理财子公司通过与券商进行跨市场合作,在产品开发中引入风险可控、易于理解的衍生品结构,开发出多系列、多结构的“固收+场外期权”产品,在打破刚兑的环境下,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截至7月中旬,理财子公司推出的“固收+期权”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13%,显著高于理财子公司纯固收产品同期1.75%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波动率方面,此类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波动率也仅为0.38%。
不同于“固收+权益”,“固收+期权”策略可同时应用于高波动性和低波动性市场,穿越牛市、熊市和震荡市。目前,已有包括工银理财、中邮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推出了“固收+期权”结构性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者在进行“固收+”理财产品投资时,切忌陷入所谓的“策略”宣传陷阱。现在有些公司在进行相关产品宣传时,总是刻意对其产品策略夸大其词。面对“天花乱坠”的策略宣传,投资者一定要谨记,“固收+”产品并非“+”的策略越多越繁杂越好。殊不知,将风险因子差不多的策略或资产叠加到产品投资中,除了会增加投资难度外,也会大大提高产品的波动率。这反而有悖于“固收+”产品的本质。
对于投资者来说,认清当前市场的投资环境和趋势,参考产品的历史业绩数据,找到适合的、行之有效的“固收+”产品,才是理财成功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