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园区招商运营的3个趋势……

2025-04-18 09:40:23

来源:火狐官方站点

  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这一指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求,也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重点任务的重要举措

  其实,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十四大报告,随后多次在不同场合得到强调和推进。

  2021年12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2022年4月,《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明白准确地提出统一市场规则、打破地方保护、畅通经济循环,建设高效、公平、开放的全国市场体系。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202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并出台总体工作方案,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改革决定强调推进市场基础规则统一、监管公平统一和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增量政策结合推进。

  统一市场意味着统一的市场规则和标准,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市场分割,实现资源、商品和要素的高效配置。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商品流通的顺畅,还包括要素市场的深度联通,如劳动力、资金、技术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而不受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壁垒的阻碍。

  市场的开放既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一个高效的市场体系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持续交换,以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动态发展。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深化高水平的对内开放,为多元化市场主体营造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垄断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垄断、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其中,自然垄断由于其行业特性,如电网、自来水等,常常要通过独家生产提高效率;经济垄断往往源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优势,在多数情况下反而应予以鼓励;而行政垄断却往往因依赖行政权力限制竞争,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一定要通过竞争法的实施和改革,削弱行政垄断对市场的干预,保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个有序的市场表现出稳定性、规则性和可预见性,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和信心。

  中国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正在加速推动国内市场的畅通无阻和规模扩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为公司可以提供了更稳定、透明的市场条件。

  而这片超大规模的市场,得益于中国广袤的疆域和14亿多人口的庞大基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应对全球变局的坚实依托:

  我们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超过1.8亿户的经营主体,构成了市场的坚实基础。此外,中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为市场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现在的形势下,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如果某一类产品,中国无法自给,需要靠进口,那将会产生20%人口的市场需求。

  有了大市场的规模优势,就有机会转化为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力,不仅将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为中国培育出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扩大国内市场的吸引力和潜力,中国正为全球经济创造更多机遇,成为全世界经济循环的重要贡献者,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企业,我们很期待看到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这样的市场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更有助于整个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过去传统的园区发展模式中,地方政府为了抢占招商引资的“先手棋”,往往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打造“政策洼地”。虽然短期内吸引了一些企业,但长久来看,这样的形式轻易造成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甚至加剧地方财政的负担。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要求清理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政策,如地方保护主义、指定交易等。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强调规则统一和市场开放,提出建立高标准、透明化的营商环境。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框架下,服务生态、营商环境等不再只是企业关注的“附加项”,而是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该园区内的团结村站是中欧班列重庆的始发站之一,在中欧班列形成规模以前,这里只是个不起眼的铁路货运站。但现在工厂林立,不少区域还在新建中。

  究其秘诀,是因为园区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公司可以提供报关、报税、检测、物流等一站式服务,入驻企业无需“东奔西跑”,省下的是时间,留存的是宝贵的信任感。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公司副总经理韩超认为:“未来,产业园区运营的思路需要转变。从政府支撑向市场化运作转变,从‘补钱’向‘补功能’转变。”今后应更看重对产业园区功能的补充,增添功能性公共设施。例如,提供成本可控的集装箱运输、滚动船运输服务,还需具备能快速进行进出口检测的机构,把园区所能和企业所需精准结合起来。

  2024年4月22日,习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了解当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情况

  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集中了全国七成以上的人口,贡献了八成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城市群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其实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产业园区不再是孤立的经济“孤岛”,而是需要主动打破行政界限,与邻近区域协同分工,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棋盘上的重要节点。

  这要求园区充分了解自身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切入点。无论是作为供应链核心、制造基地,还是物流枢纽,都应在更大的产业生态中寻找自我的位置,通过区域内资源的高效整合,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赢局面,与城市群共成长。

  比如,吉利在打造极氪时,就选择了将工厂设在杭州湾。这个选择并非偶然。杭州湾新区不仅连接了杭州、宁波和上海的“黄金三角”,高效地连接长三角的各大产业链节点。

  而蔚来眼中的“性价比之王”在安徽,安徽共享长三角整体的产业协同效应,但它的造车和运输综合成本相较于沪苏浙低5%到10%,这对成本敏感的制造业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优势。

  新能源头部企业不再集中于某一城市,而是在城市群的大框架下,借助区域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全产业链的高效运作。

  未来,随着统一大市场的进一步推进,更多城市群将从“单点突破”迈向“区域协同”。这不仅需要企业主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还需要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生态服务上的持续创新。

  因为在所有的关系中,资本所构建的关系往往是最为牢固的,同时在所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中,资本所扮演的角色尤为关键,尤其是在硬科技(tough tech)领域,资本的投入几乎决定了初创企业的命运。

  很多初创公司在本土或另外的地方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移植”到硅谷来继续壮大。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因为硅谷不仅有钱,有关系网,还有具备收购能力的大公司和各类顶尖人才。

  硅谷形成的“科技+资本”的创新模式,而这也是硅谷得以继续繁荣的秘诀之一。

  通过资本的纽带,将当地的链主企业网罗到一个产业天团中来,借他们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相关企业,一方面基金为被投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助力公司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另外一方面,产投服务通过资源引导对接,企业也能更好地在当地扎下根来,而不是优惠政策激励下的“候鸟”。

  通过资本的引导能实现更精准的产业投资,符合市场化规律的同时,优化了资源配置,推动了区域内产业的升级与结构调整。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次深度改革,更是一场全社会资源配置与协同的效率革命。

  对园区来讲,需要从过去的“政策洼地”到如今的“服务高地”,从单一的招商引资到多维的生态圈建设,再到资本驱动的精准招商,需要从传统的拼优惠、拼成本模式,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我们相信,未来十年,我们会看到一个更高效、有序的中国统一打市场,为全球经济贡献出独特的“中国方案”。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原著版权,如您对我们的文章存在异议,欢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上一篇:产业园区选址定位与招商运营模式的系统构建
下一篇:产业园区选址与招商运营模式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