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称,于2月19日簿记建档的无固定期限本钱债券(第一期)已于2025年2月21日完结发行。本次债券的发行规划为300亿元,前5年票面利率为1.99%。
据公告信息,本期债券的发行是依据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的审议同意,额度不超越900亿元(含900亿元)或等值外币,征集资金将用于弥补公司的其他一级本钱。本次300亿元永续债发行后,将在第5年及之后的每个付息日附有发行人有条件换回权。
财联社记者查询揭露信息发行,开年以来没有有其他国有大行发布永续债发行的信息,中小银行发债的信息也较少。相关信息数据显现,本年1月中旬,桂林成功发行一单永续债,实践发行规划为30亿元。二级本钱债方面,我国钱银网信息也显现本年没有有商业发表相关信息。
关于开年以来永续债、二级债发行显着缩水的现象,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近期揭露指出,这原因是当时大行“不差钱”。其以为,债款置换后的当地债对银行本钱的耗费远低于借款,因而在核算危险本钱时,当地债的权重远低于借款,这导致银行短期内的本钱弥补需求不高。
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表明,向来一季度都是银行发行“二永债”的相对冷季,不过商业银行发债弥补本钱金的动力仍然足够。此外,大型商业银行也有本身发债节点的考量,考虑到监管要求上市银行在内的上市企业加大分红力度,导致银行未分配利润转增本钱金的动作“遇阻”,因而大型银行年内发债“补血”的需求仍旧旺盛。
上一年银行永续债发行的规划有多大呢?今天晚间,财联社记者运用时下炽热的DeepSeek进行了检索。
DeepSeek检索显现,2024年,商业银行无固定期限本钱债券(永续债)的发行规划显着地增加,全年发行总额到达7047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4325亿元,显现出银行本钱弥补需求的旺盛。国有大行是永续债发行的主力,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我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6家国有大行算计发行永续债规划占全年发行总额的较大份额。
DeepSeek还指出,永续债发行规划的扩展得益于监管方针的支撑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2024年施行的《商业银行本钱管理办法》对本钱足够率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逐渐推动了银行经过永续债弥补本钱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