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富县工业园区的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九月六日摄)。本报记者 周恒宇摄
产业园区是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延安,富县工业园区化工园区、延长工业园区(西区)等9个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首批化工园区,吴起县工业园区连续获评“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争先进位先进单位”。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延安市聚焦“五集五区”发展目标,强化统筹协调,深化体制改革,持续在科学规划、运营管理、优化环境上狠下功夫,不断的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把产业园区建成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主阵地。
秋日的延安,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在各地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公司制作热火朝天。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园区发挥着平台、引领、集聚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支撑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延安市聚焦“五集五区”(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政策集成支持,产业升级示范区、科学技术创新先行区、改革开放引领区、绿色发展先导区、吸纳就业核心区)发展目标,做大做强产业园区,不断的提高承载能力,推动全市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发展壮大。今年上半年,延安市县域经济实现生产总值886.5亿元,同比增长6.7%。
然而,要切实激发园区的“发动机”效应,并非圈一块地、挂一块牌那么简单。如何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近日,记者走进延安市多个产业园区,与群众和企业深入交流,探访当地全力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生动实践,解锁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密码。
3毫米、0.6毫米、0.2毫米……不一会儿,一根细细的铜丝经过拉丝、涂锡等工序后,变成了一条稳定性极高的焊带。
9月4日,在吴起县工业园区的光伏导电连接材料加工生产基地项目现场,20条光伏焊带生产线上的设备高速运转,开足马力忙生产。
“看起来不起眼的光伏焊带,其实是光伏组件主要的电气连接部件,用于收集光伏电池片转化的电流。焊带的技术上的含金量和品质优劣,关系到组件的发电效率和成本控制。”该项目负责人李盼锋介绍,项目总投资3.75亿元,占地面积3.96亩,计划建设50条生产线,最重要的包含光伏焊带一体机、拉丝机、自动化包装流水线、制氮机、空压机等设备。
吴起县海拔较高、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超2000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属于风电、光电资源富集区。
去年3月初达成合作意向,6月启动标准化厂房建设;今年4月,项目一期正式投产……现在,即使是一卷长几万米的铜丝,李盼锋他们也能做到每段的指标都达到客户要求。
“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能2700吨,实现产值2.5亿元。该项目与5吉瓦太阳能光伏支架项目共同开启了吴起追‘光’逐‘链’的新赛道,将有力助推园区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升级。”吴起县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郭光介绍,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96家,其中“五上”企业2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
在延长石油集团气田公司吴起产建指挥部,工作人员刘杰紧盯眼前的大屏幕,时刻关注包括周湾净化厂在内的延安气田中区北部产能建设项目(吴起区域)多个厂区内的工人规范作业、生产安全等情况。
项目落地快,折射出吴起县紧盯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重点产业积极推动园区建设,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不懈努力。
产业园区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影响着企业成长速度。
对延安市宝塔区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员工来说,园区不仅是工作场,还是生活场。
“园区在生活方面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我们不出园区就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很方便。”9月5日,在健身房跑步的入驻企业苏州市圣烯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张宇说。
“我们坚持优化园区布局,提升配套服务能力,为入驻企业打造‘拎包入驻’的服务环境。”延安新材料产业园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星介绍。
如今,在延安新材料产业园,职工餐厅、公寓楼、健身房、图书驿站、咖啡厅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除了完备的配套设施,园区还为公司可以提供“保姆式”服务。
“上次多亏了你们帮忙协调解决员工住宿问题,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延安众邦源能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红光向李星道谢。该公司大多数员工来自深圳,住宿问题一度让高红光很头疼。
“项目能这么顺利推进,园区的代办服务功不可没。他们还帮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让我们省心又省力。”高红光说,公司于2023年6月入驻园区,一期项目同年9月投产。
“为优化营商环境,园区以‘宝塔服务员’为标准,为企业量身定制入驻方案,落实专人代办、一人一企、一企一策的服务保障,持续做好公司制作发展跟踪服务。”李星介绍,2023年,延安新材料产业园被省生态环境厅确定为全省首批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园区之一。
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慢慢的变多的经营主体在延安留得住、发展好。纷至沓来的合作伙伴、前景广阔的高端项目、日新月异的特色园区,为延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延安市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广度,不断的提高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让大批项目、企业落地生根,在这片创新创业沃土上尽享“阳光雨露”。
9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富县工业园区的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只见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该项目由延长石油延安能化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是富县工业园区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主要生产聚乙烯、聚丙烯、正丁醇等化工产品。我们将石油化学工业、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深度结合,实现碳氢互补、资源高效转化与综合利用。”该项目工作人员张保魁介绍。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这些关键词已是我们的标签。这背后,是众多企业对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不懈追求。”富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永智说。
富县工业园区聚焦“五集五区”发展目标,以集约绿色项目招引为抓手,着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今年以来,园区共吸纳就业2899人,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136.12亿元。
“我们在项目规划招引上精心布局,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链条式、集群化发展。”张永智说,“去年10月,园区引进了1家含贵金属废物回收处置企业,有效解决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问题。”
“废弃物进入专业机器后,经过破碎、焙烧等处理工序,有价值的成分被提取,实现回收再利用,实际做到‘变废为宝’。”陕西金脉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昊泽介绍。
如今,在富县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当地在推动产业园区高水平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通过优化布局、强化招商、实化保障等措施,不断的提高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张永智表示。
房锡林:今年以来,延安市聚焦“五集五区”发展目标,对标全年目标任务、省考指标和提档升级星级认定标准补短强弱,持续提升发展水平,主要经济指标迅速增加。1月至6月,全市15个开发区(园区)实现工业产值682.43亿元(含延安高新区),同比增长19.5%;实现营业收入695.91亿元,同比增长17.2%;入园企业达726户,较去年底净增193户;累计吸纳就业56724人。
在项目集中布局方面,上半年,延安市15个开发区(园区)新谋划储备项目110个,概算总投资1584.43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73个、基础设施类项目37个;在建项目86个,总投资2503.55亿元。
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延安市完成了《延安市开发区(园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2024—2030年)》编制。洛川、宜川工业园区已完成规划修编,延川、富县、甘泉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启动。
在资源集约利用方面,延安市扎实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坚持链群发展思路,不断填补产业链条空白区域,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功能集合构建方面,今年以来,延安市各园区抢抓中央及省上投资政策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谋划争取力度,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54亿元,重点用于园区主干道路、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政策集成支持方面,延安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延安市高质量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方案》和《延安市支持开发区(园区)高水平发展21条措施》,明确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建立跟踪推进台账;组织并且开展全市产业园区星级认定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刘炜:下一步,延安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一”工作布局和“12345”年度工作安排,以“五集五区”为引领,推动园区提能级上水平。
一是明确园区定位。聚焦强县和富民两项基本功能,突出能源化工及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项目集中、产业聚集、链条完整。
二是提高建设标准。全面对标省级高新区、经开区、化工园区等创建认定条件,加快补齐要素短板,推动园区持续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向高水平、高质量方向发展。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全市七大产业集群25条产业链,分类打造精细化工、煤化煤电、装备制造、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升级示范区。
四是完善配套功能。聚焦提升园区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功能、对产业全链条发展的配套功能、对项目全过程建设的支撑功能,全方面提升园区链群承载能力。
五是强化招商合作。常态化组织园区开展招商推介,努力招引一批高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绿量的好项目;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跨区域交流合作,继续深化与上海化工区战略合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承接关中地区企业搬迁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六是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探索引进专业运营商参与园区建设管理;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渠道,鼓励企业加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等集中入驻,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七是突出绿色发展。园区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创建省“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应,按需建设高标准厂房。
八是加强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兑现省市发展专项资金,确保惠园助企政策精准支持;用好周“解扣”、周“解难”机制,建立“企业直通车”,强化统计监测,优化考核办法,全力以赴将园区打造成产业升级示范区、科学技术创新先行区、改革开放引领区、绿色发展先导区和吸纳就业核心区。
产业园区是推动我们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平台。记者在延安市多个产业园区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延安紧紧围绕能源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突出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要素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全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配套,促进协同发展。增强产业吸引力,延安市靠的是上下游协同带来的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在吴起县,光伏导电连接材料加工生产基地项目与5吉瓦太阳能光伏支架项目形成“姊妹篇”,开启当地追“光”逐“链”新赛道,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在富县,含贵金属废物回收处置企业“变废为宝”的原材料,正是来自当地众多煤油化工企业的废弃物。“左邻右舍”便是上下游,让许多项目不出园区就能够找到产业配套。
支持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延安市下好先手棋,全力支持链主企业未来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快科技、管理、产品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延安市通过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科学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领军企业作为潜在链主企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链实力。
创新驱动是延安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起的产业,加快落地一批投资体量大、技术上的含金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才能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3年,延安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产值1265.2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75.4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3.3%、增长5.5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258.8亿元、同比增长8.9%,几项硬支撑、硬指标均实现较好增长,延安市园区工业指标增速远高于全市整体水平。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原则,一直在优化布局。截至2023年底,延安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83.2平方公里、工业用地规划面积52.7平方公里,建成27.3平方公里、在建7.8平方公里,从业人数4.9万人,入驻企业576户,标准化厂房达3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