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比较有独立思考的见解,欢迎大家逼格,大神最好。希望大家继续补充,陈炎桂在此表示感谢。 包括市场定位、建立品牌等等。
首先金融产品是个很宽泛的概念,结算是金融产品,融资也是金融产品,投资还是金融产品,原来这道题是一个史前巨坑啊……
举个栗子:存款-银行-贷款,存款人获得利息,贷款人付出利息,银行获取息差(我不想解释为什么要获取息差...)。
再举个栗子:余额宝购买人-天虹基金-银行-融资人,余额宝购买人获得收益,银行付出利息,同时又收取融资人支付的融资费用获得利差。
我认为,从投资端看,在前述骨架的基础上,一款产品的要素还应该包括:1、流动性。2、标的物。3、收益情况。从中间看过去就要要注意的则是:1、融资人偿债能力。2、期限。3、自身募集能力。而融资方就会关注:1、审批时间。2、是否满足金额期限。3、成本。
既然是金融产品设计,必然是从中间看过去的。因为长期从事信贷工作,所以我的习惯是从找资金需求开始:
项目可以是流动资金需求,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特定的支付需求,偿还债务的需求等等(这个世界上想要借钱的人是很多的),找到项目后,了解融资方的三个需求:需要资金的时间,期限,金额。然后根据借款人所在的行业对照当前的监管政策,大致确定能满足其需求的几种融资方式。
这个很复杂,需要长期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才能判断,我尽量把知道的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习惯依据还款来源把偿债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持续经营获得的现金流,一种是资产变现获得的现金。前者偿债能力可以来自于经营单一资产,也可以来自借款人综合盈利能力,还可能是某种权益。后者往往来自于抵质押物或者连带责任担保人这样的第二还款来源。
通过一些列技术分析、假设、评估和测算对上述事项进行分析后选择对融资人的偿债能力做出判断后,就需要确定下面几件事:
2、资金来源。根据融资成本、期限、风险情况考虑使用何种资金投入。作为银行,这里有三种资金:1、存款。2、自有资金。3、表外资金。这三种资金的成本不一样,可以投向的领域也不一样,用存款就只能发放贷款,自有资金则需要受到《商业银行法》等法律的约束,表外资金则要受到行业投向、非标产品限额等因素的限制。确定资金后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募集能力,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后面讨论)。
3、交易结构。选定资金来源后开始确定交易结构,首先将足够的现金流打包并准备好第二还款来源。然后寻找合适的通道发起募集。确定各方费用,这里有一点很重要,经手的机构越多,需要支付的费用就越多。
选定交易结构后,产品基本上算设计完了,通过法律审查后可以开始募集资金或者将已经募集到的资金投入了。现实中投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所以产品设计完之后,可能还会做一些修改。上面只是理想中的情况。
作为银行,当然会想多赚一点钱,少支付一些收益,但是收益低的产品肯定卖不出去,所以这里就需要做很多工作来实现收益的最大。
1、期限错配。通过滚动发行短期产品,来满足长期的融资需求,这个之前银行一直在做,所以8号文发了以后很多银行措手不及,现在政府对直接融资好像持比较开放的态度,再有剧烈的往坏的方向变动的可能性应该不是很大,
3、保本型产品的套利。事实上套利大多数时候来自于境内外利差。纯粹套利需要承担一定的合规风险,但是对于有实际贸易背景的企业是非常好的。一般需要银行接受自身产品的质押。
对于机构来说,买入返售功能也是一个很好的功能,这里又可以有很多想法了~~金融,真的就是混个圈啊~~~欢迎私信交流啊…
X私募觉得自己到了一个转折点,下一年是拿到公募牌照的重要年份,那这一年合作出几款公募可以预热市场;
利用相关资源和数据,确定新产品最好设定为资产管理计划,其他内容,如募集规模,托管银行,分销渠道等等,也很快会有大致轮廓
确定X给Y的渠道费用,确定X给各行销机构的销售费用,确定单个销售的点数......利益是重头戏,这里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
X私募和Y公募的法务部分别出人,用Y公募以前发行的资管计划合同为原料,添加,删改,制成新的产品合同;
从合同草本诞生开始,各行销机构的产品部和培训部就开始向销售介绍新的产品风格,特色,有效话术,竞争对手的弱势;
单页和合同发往各行销机构之前,就通知到各机构:这次的募集规模有限,打款先到先得,机构客户已经预约了x千万,三天集中打款,最晚一周内成立,客户钱再多也进不来......
不同机构,不同产品做这一步的前后和方法都不同,目前基本是银行理财,货币基金这种金融产品,会花长时间做推广。100万起投的产品,如果项目和品牌都比较好,仅靠机构客户和老客户,就会很快达到募集规模,并不需要大范围推广;
一般金融机构会设定多种产品,一类短期灵活,用来吸引新客户,另一类收益高,用来将新客户引入长期投资
Dr. Scott J. Edgett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expert in the field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He is CEO and co-founder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Institute and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t the Michael G.
DeGroote School of Business, McMaster University, Ontario, Canada. Scott is also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for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nd Vice
前几个月忙这个产品,忙的微微生烟。从10月8号起到昨天达到满眼尘雾的巅峰。。。今天终于闲下来,有空去买咖啡了。。
我虽然不是在总行那种牛逼闪闪的部门设计产品,也不是在省里负责审核,但我可以讲一下我们如何设计产品:
3、针对1和2,设计一个产品来使其符合1和2的各种禁止性要求(这里面涉及到与其他机构之间的沟通及对缝)。
我们假设有100个优质借款人向小贝借钱,每个人借100元,并且每个借钱的人借款期限均是1年,小贝设定的借款的年化利率是10%。
那么100个人就是10000元。小贝把这10000元中的8000元拿出来做成一款一年期年化收益为6%的理财产品卖给投资者,并成功的募集了8000元。然后,小贝在自掏腰包2000元外加募集的8000元,成功募集到资金10000元,出借给上面提到的100个优质的借款人。
在这里,小贝跟投资者约定,一年后,收到借款人的的本息之后,优先偿还投资者,剩下的才是小贝的。
一年后。假如100个优质的借款人均无一例外的还款了,共收到了本息11000元,然后优先还掉投资者的本息8480元,剩下的都是小贝的,小贝能够拿到2520元,在这里小贝的2000元本金的年化收益率能够达到26%。
假如100个优质的借款人中有2个王八蛋违约不还钱,那么收到借款人的本息就是10780元,优先还掉投资者的本息8480元,剩下的都是小贝的,小贝能够拿到2300元,小贝的年化收益率为15%。
假如100个优质的借款人有5个王八蛋违约不还钱,那么收到借款人的本息就是10450元,优先偿还投资者8480元,剩下的都是小贝的,小贝能够拿到1970元,在这里小贝是亏损的,但是投资者依然可以拿到本息。
假如100个优质的借款人然有20个王八蛋违约不还钱,那么收到的借款人的本息就是8800元,优先偿还投资者8480元,投资者依然是安全的能够拿到本息,而小贝仅能够拿到320元,还能勉强保住内裤。
当100个借款人中有超过22个王八蛋违约不还钱的时候,这时候才开始威胁到投资者的本金安全,但在这里,小贝连一分钱都拿不到,2000块钱直接打水漂,亏到连内裤都保不住。
所以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小贝肯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加强风控管理,保证借出的每一小笔的钱能够安全的收回来,最多能够容忍一两笔的逾期,因为一旦违约,首先亏的是自己的钱。
那么小贝为什么愿意做这件事情呢?首先,如果他仅仅是用自身的2000块借给别人,只能放贷20个人,即便是能够全部收回来,年化收益率也不过就是10%,而且一旦有人不还钱,他可能就是亏本的,而且放贷的规模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其次,他把钱借给足够多的人,这样风险就会就会被极大的分散,能够容忍几笔的违约,而且还是能赚钱的。
为什么呢?首先,有小贝的钱帮我们在前面顶着,其次借出去的钱都是小笔且分散的,大部分违约的可能性不太大。
上面的便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财产品的简单的设计原理,现实情况中可能要更复杂,但是原理是这样的。
在上面的介绍的案例中,投资者充当的就是优先,收益不高,但是风险很小,小贝充当的就是劣后,风险较大,但是收益会很高。在金融学中,上边所举得这个简单的案例有个高大上的术语名称叫:优先劣后分级进行内部增信。
不仅如此,为了更使优先级投资者的本金更安全,机构会在加一道外部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防止极端情况出现,那就是所有的借款人不还钱,当然这种概率非常之小!
在人人都想做产品经理的年代,P2P产品设计无疑是最热门的岗位了。但其实P2P产品可供发挥创造的余地很小,这个和B2C不同。但即使扩大到整个金融领域,所谓金融产品,又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创新。无非是各种为了规避监管、各种为了控制风险、各种为了借短贷长、各种为了低买高卖的结构化、非结构化设计。
言归正传,P2P产品分为贷款端和投资端。贷款端寻找资产构建产品,投资端寻找投资人出售资产。所以,贷款端产品设计的功能可归结为塑造原始现金流和控制风险源。而投资端产品设计的功能可归结为重构现金流和降低既有风险带来的影响。
普罗大众接触最多、上当最多的应该是投资端产品。比如各种XX宝(因为开山鼻祖余额宝的缘故)、各种稳盈系列(因为陆金所的缘故)。从产品名称的角度就可以看出,中国金融从业人员是多么的没有创造力。
(欧美投资者经历的经济、金融危机比较多,平均受教育程度更高,虽然这三点均偏好,但他们能够坦然接受、理性认知所谓的刚性兑付、随存随取、高收益。好想给他们点个大大的赞。)
最好的最好,当然是贷款端产品随存随取、年化20%,本息保障绝对没问题啦。但这是不可能的。在健康的经济体里,收益率低、但不愁本息保障。在不健康的经济体里,收益率高,但逾期率高。所以,投资端如何设计出皆大欢喜的产品就变得尤为重要。
无现金流重构,顾名思义,就是你怎么来,就怎么去。针对优质的底层贷款资产,可使用这一招。比如贷款者评级较好(预期逾期率较低),借款期限在3年以下,收益率在7-10%。那么投资者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任何问题。这种形式的产品完全合规,是血统最为纯正的P2P(peer to peer)。如陆金所的稳盈-安e,积木盒子、拍拍贷、人人贷、宜人贷等各平台的散标。
自身重构不需要借助其他产品,可操作的空间也较小。对于期限长的贷款,拆分期限上线,这里存在合规问题,且容易因为挤兑出现资金链断裂。安全性差、收益率低,似乎没有办法通过重构来解决问题。
由于中国的投资者最喜欢的是一次投资,到期还本付息,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等额本息还款了。这与美国投资者恰恰相反。但对于P2P公司而言,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最容易控制风险。你看你跟银行贷房贷,都是等额本息或者等额本金还款。从来没有每月付息、到期还本之说。那么此时银行是大甲方,议价能力强。很多P2P平台还是比较弱的,资产获取非常重要,所以不少产品是到期还本付息的。
那么如果底层贷款是等额本息还款怎么办(如陆金所、部分翼龙贷、麻袋理财、部分拍拍贷、部分积木盒子散标等)?现金流组合重构啊。思路一:每月回款复投货币基金、资产证券化产品或同类贷款。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思路二:每月回款支付费用,如水电煤、保费、交通费等等。
分散投资是控制风险的一种普遍做法。比如1笔钱分散投资同一评级的多个贷款,或者不同评级的多个贷款,以降低风险。鸡蛋不在一个篮子里,已经妇孺皆知了。
贷款个人贷款产品与银行设计类似,首先确定客群,深挖客群资金需求;然后确定该资金需求的核心风控参数,包括利率、期限、额度、还款方式,准入标准(抵押物?收入水平?年龄?等)。如果这样的产品通过风控的审核,就可以开始大规模运作了。
以商圈贷款为例。这个很多P2P公司在做。如积木盒子核心商圈贷,陆金所POS贷等。商圈里众多商户肯定是有流动资金需求的。那么如果一个商圈热度OK,那么这个商圈就可以发放贷款。每个商圈所处城市、交通位置、客流量、经营绩效均有差异。一个商圈的商户可以给多少额度、多少期限、利率,需要产品经理来给定。
再以车贷为例。这样就选择了两个客群。一类是买车钱不够的客群。一类是有车族钱不够的客群。对于前一类客群,选择银行更具优势。因为银行费率低。对于后者,银行放款比较谨慎,时效又差。因此往往会选择其他融资通道,如P2P平台。那么这里产品经理又需要思考是否需要抵押车辆,不同品牌车辆、不同年限车辆额度如何给定等等。
一个普通的贷款产品,其内在的逻辑比较简单易懂,但每一个参数的给定都非常复杂,涉及测算、调研、商业直觉。
其实很简单,先把产品设计出一个框架,然后打开刑法,尤其是刑法分则,想好怎么规避之后就填充细节了。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叫合规。
faceui作为一个专业的体验咨询公司设计过很多金融产品,我也参与过很多金融产品创新项目,我从体验设计的角度来分享下我们团队的一些成果(有些内容是我们朱总在2016 ixdc的互联网金融论坛分享过,美啊可以看到演讲内容
以手机银行为例,手机银行很多问题都在业务层面,以业务为导向的操作实际上忽略了用户体验,包括转账、开户在内的很多操作繁杂,且给用户的安全感很低,基于此,提升用户理解力,降低用户理解/操作门槛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衍生出这样的一些原则:
如,将支付相关操作内容以卡片方式(订单信息/产品信息/操作方式)整合到一个页面操作完成,减少操作路径,任务流程简单清晰
基于用户实际场景下的业务功能使用频率,将高频操作(资产查看/转账汇款/缴费充值)展示在优先级较高的位置,其次是投资理财、贷款储蓄、生活消费。
理财作为资产管理的一种形式,许多银行会将理财产品与信用卡、存款等分隔开,这样反而违反了用户资产管理的本质,因此手机银行或者网上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做到资产集中化管理,也就是“集中化管理原则”。
基于银行大量数据信息输出及专业度较高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使用门槛较高,情感化的设计可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简单易读的数据展示也可以为用户的认知操作减轻许多负担,在此数据可视化设计就十分重要且体贴。
虽然都是金融产品,但不同的金融产品如银行、理财、支付等相互之间设计原则存在差异化,最为体验咨询公司,依据使用场景的分析考量产品设计价值。与金融机构、开发公司、运营平台不同的是,我们的设计原则更多是以用户为中心去提炼设计思维并实践到前端开发。
一款产品的流程有一定的共通点。首先公司内部高管会向董事会、企业高层提出设计产品的要求。公司内部同意后,要求会被转送至精算部门。所有正规金融机构都有精算部门,真正的极核心部门。精算部门在设计出产品形态后。公司内部各方面确认无异议后,该产品会被保送到国家监管部门。银监证监或保监。相应负责人审批后,监管部门通知产品是否通过,不通过的修改,通过的,会下正式备案、下发批文。然后产品正式上线。
理财工场旗下的APP基金豆——“超级基金”系列产品花了几个月定名字,下面的图片是我们的思考方向总结,希望能给你做有用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