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各银行工作开展以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聚焦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情况,对当前工作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为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2024年10月,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其中,“直达”“快速”“协同”是此次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突出特点。第一个任务是确保资金直达基层,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实现低成本信贷资金的直接下放,确保惠企利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得到一定效果打通;其次是提高效率,精确指出银行原则上需在1个月内作出授信决策,对于合乎条件的企业,银行应设立绿色通道,简化流程,提升办理速度;最后是确保利率合理,通过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削减中间环节,减少贷款成本及附加费用,从而总体降低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各地方、各银行快速响应,及时启动机制各项工作,摸排企业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积极提供贷款支持,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2024年11月末,各地依托工作机制累计走访1207.2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其中194.2万户纳入“申报清单”,130.3万户纳入“推荐清单”。银行对“推荐清单”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2万亿元,新发放贷款1.2万亿元。
然而在银行与当地政府对接以及对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制度性和操作性难点,影响小微融资协调工作的落实以及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
一是数据获取难,信息不对称问题任旧存在。在实地走访客户过程中,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很难真实反映公司制作经营状况,特别是支农贷款、农户、合作社等涉农数据获取难度大;同时,外部获取数据成本高,变相增加了金融机构对客户的甄别管理成本。
二是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不畅。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及合作不畅往往是政策落实难的最终的原因。地方政府部门多,银行分支机构复杂,跨部门、跨机构的协调成本高,导致很多地方政府与银行未能有效对接。同时,政府和银行的合作往往是短期的,缺乏长期的战略性合作框架,导致在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同工作时,双方缺乏足够的信任和一致性。
三是地方银行的产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弱。地方银行通常缺乏较强的金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难以根据小微企业的不一样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融资产品,导致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自小微融资协调工作开展以来,贵州银行特别指出,相关工作必须由各层级“一把手”亲自抓、亲自部署、亲自调度,确保政策触达“最后一公里”。对此,贵州银行成立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拟任行长为执行组长,分管副行长任副组长的“贵州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全行资源,推进全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具体实施;与各分行、管理型支行工作专班形成三级工作专班机制。
截至目前,贵州银行已成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105个,有效实现总分支三级、市县区工作专班全覆盖。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工商银行迅速行动,组建专项工作组,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因地制宜制定走访策略,深入园区、社区、街道、乡村,了解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广泛开展政策宣讲。
自小微融资协调工作开展以来,长沙银行紧跟政策要求,第一时间进行部署和动员,建立三级工作专班,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推出“助企融资17条”举措,全力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落细。
其中,长沙银行建立限时办结机制,明确专人负责1000万以内的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授信审查,并免去上会环节。审批人员提前介入跟进营销,提前了解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贷款条件,原则上授信在2000万以内的普惠业务,自受理审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批决议。
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风控等技术辅助审批,提高审批效能,引入纳税、流水、发票等营收数据,嵌入审批流程,辅助审批人进行授信审批,推动小微信贷便利化。
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都会存在的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与重庆征信联合开发“开放银行”项目,通过输出解耦后的原子化线上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打破壁垒,将银行内部业务流程嵌入“信易贷·渝惠融”平台中,积极推广中银“惠如愿·小微速贷”和“商户速贷”普惠金融系列新产品,已在平台上线中银结算贷、银税贷、科创贷、惠农贷、商E贷、烟商E贷等全线上纯信用产品,提高业务流程审批效率,降低客户的业务办理成本,帮助小微企业获得更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理财产品服务,提升融资订单撮合效率,累计支持小微企业超过170笔、授信金额近4亿元。
此外,重庆分行还积极运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风险补偿等担保增信方式,深化与重庆市小微担保、科学城担保、农业担保、三峡担保、兴农担保等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推广“见贷即保”“见保即贷”方式,完善共同参与、风险共担的银担合作机制,加大“惠如愿·惠担贷”专属商品市场推广,提高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累计支持近500户小微企业叙做惠担贷超15亿元。
自小微融资协调工作启动以来,各地方政府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旨在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同时发力,通过综合施策,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缓解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其中,邮储银行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协同联动,共同致力于形成较为强大的工作合力。通过这种合作,双方一同推动了各项机制的实施,确保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中,为顺应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民生银行济南分行推动普惠金融向场景化、线上化、小额化、特色化转型,围绕制造业、专精特新、普惠涉农、特色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及烟草零售商户、个体工商户、首贷户等重点群体,因地制宜创新特色场景和金融理财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推出“民生惠”“大额信用贷”“政采贷”“星火贷”“蜂巢计划”“民生快贷”等信用授信产品,搭建了“抵押+信用”“线上+线下”的多元化体系,畅通小微企业金融供给。
同时,济南分行创新推出并一直在优化“无还本续贷”转期服务,有很大成效避免了客户流动资金因贷款到期出现“断档”“失血”,实现小微贷款的无缝对接,解决客户还款问题。
此外,济南分行还坚持数字化普惠发展道路,联合济南烟草面向零售商户创新推出的“烟商快贷”产品,实现了在线申请、实时审批、在线支付,极大程度提升了客户贷款使用的便捷性,目前已惠及省内4700余户烟草零售商户,累计发放贷款3.2亿元。
商业银行能够最终靠实施“一把手”负责制,从总行至区县支行的基层,构建起各级别的工作专班,全面融入协调机制。同时,结合“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性,确保金融服务更加贴合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商业银行能采用措施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减少放贷所需时间,以此来降低企业获取资金的时间成本,提升融资的效率。例如,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信贷审批快速通道,确保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请求能获得专人化迅速相应,同时简化申请手续。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积极采纳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以提高对小微企业融资审批的效率。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银行更迅速和精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减少审批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确保贷款决策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不仅有助于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也使得小微企业能够更快速地获得融资,支持其业务的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应当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小微企业等各方建立并保持一个定期沟通的机制,通过这一种机制,银行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动态,洞察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探索小微企业的实际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这样的沟通和了解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帮助银行调整和优化其融资服务策略,确保这些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从而提升银行的服务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商业银行能够准确的通过不一样的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进行分类需求分析,明确各类企业的融资痛点和需求特点。其中,能够最终靠“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园区、社区、乡村,了解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真实融资需求,确保融资服务有的放矢。针对特定场景和行业,开发定制化金融理财产品。例如,针对小微园区场景,可以推出涵盖普惠金融贷款、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结算现金产品服务及跨境支付产品等一揽子服务,直击客户融资痛点。
同时,加快普惠线上化产品推广,围绕小微客户的真实需求,不断丰富普惠产品体系,运用线上化小微快贷产品服务名单小微企业。
此外,在配套政策协同方面,还应积极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优化调整业务流程,将续贷融资服务嵌入协调机制工作统筹推进。主动摸排存量到期客户诉求,对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且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通过无还本续贷模式提供续贷支持,做到“应续尽续”。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